SOD与人类健康
SOD是自由基的克星,人体的清道夫。SOD的发现极大丰富了自由基的内容,大大促进了自由基医学的发展。
下面就是目前大家关切的部分研究热点:列题于后,今后我们将根据需要择题介绍。
1 SOD与自由基 2 SOD与衰老
3 SOD与老年病 4 SOD与老年痴呆症
5 SOD与肿瘤 6 SOD与“三高”
7 SOD与糖尿病 8 SOD与辐射防护
9 SOD与炎症 10 SOD与心血管疾病
11 SOD与动脉硬化 12 SOD与老年性白内障
13 SOD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14 SOD与消化道疾病
15 SOD与皮肤病 16 SOD与肺气肿
17 SOD与护肤美容 18 SOD与关节炎(类风湿关节炎)
19 SOD与缺血再灌注 20 SOD与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病
21 SOD与肌肉萎缩病 22 SOD与佩罗尼病
植物中富含SOD与类SOD
一直一种说法:SOD有两种:一种是大分子SOD,另一种是小分子SOD。显然这种说法是不对的。SOD是超氧化物歧化酶的英文缩写,这是一种生物酶,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,所以只能是生物大分子化合物。但自然界确实存在着一类小分子化合物,其中大部分是天然抗氧剂如维生素C、黄酮类化合物、多酚羟基化合物、有机酸等。它们也能歧化O2·-,具有SOD活性,但不是SOD。为了区别于大分子的SOD,我们将这类小分子化合物称为类SOD活性化合物(compounds with SOD activity),简称类SOD(SOD like activity,SOD-L)。可见类SOD与SOD是有本质区别的,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:都能清除自由基都能催化O2·-发生歧化反应,都具有SOD活性。由于植物资源特殊,因此在检测时除检测SOD活性外,还应检测类SOD(L-SOD)活性。
植物中富含SOD和类SOD,在化学结构上SOD和类SOD是有本质区别的,前者是蛋白质,后者是小分子化合物。在功能上同为清除自由基,但作用方式是不同的。

再谈植物SOD的应用开发
SOD普遍存在于自然界,尤其是动物、植物和微生物。动物血的开发利用比较成熟,并已产业化。热议中的植物源SOD正在开发,还未产业化。目前植物源SOD的开发品种主要有大豆、玉米、松香草(牧草)等10余种,虽然开发单位不少,但大多数是低水平的粗加工。作为真正的植物SOD,应与动物血SOD的质量标准类同(见附页)。植物源SOD要达到这目标是有困难的,但我们相信,一定会有单位完成的。为什么搞植物植物SOD这样难?其原由有三方面:一是在植物中SOD含量极少,与动物血相比,它仅是动物血的百分之一或千分之一,而且SOD和类SOD混在一起,要分离获得SOD确实不容易;二是分离工艺复杂,设备投入大,这就大大增加了投入成本;三是后期应用有风险,开发与市场脱节。顾开发植物SOD既要大胆,也要谨慎行事。在国内,尤其在网上传的沸沸扬扬,请注意不少信息是假的。我们曾于前年4月18日在《联盟通讯》第四十八期发表过申明,严防假新闻,严防上当受骗。
超氧化物歧化酶(SOD)质量标准(试行)
鉴于目前我国尚未建立SOD的国家质量标准,全国SOD产业联盟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(现国家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)发布的肌注SOD的药用标准和1991年中国药学会在广东汕头召开的《全国SOD活性检测与质量标准研讨会》制订的推广标准以及有关生产单位的企业标准,特制订本标准,在联盟内部试行,取得经验,为建立SOD的国家质量标准创造条件。
本品为超氧化物歧化酶(SOD)加入适量稳定剂[1]制成的无菌冻干品,效价应为标示量的90-110%。
[性状][2]:为淡绿色冻干粉(Cu,Zn-SOD)
[检查]:取本品加水制成1ml含有20000U的溶液,溶液应为澄清无色,无沉淀
[吸收度比值][3]:取本品加水制成1ml含有10000U的溶液,在265nm与280nm波长处的吸收值不得<1.0
[酸碱度]:取本品加水制成1ml含有10000U的溶液,其pH值应为6.5~7.5
[干燥失重]:取本品以P2O5为干燥剂,在60℃下减压干燥4小时,减失重量不得>5.0%
[SOD活性][4]:不低于3000U/mg·冻干粉
[SOD比活性][5]:不低于3000U/mg·prot
不低于5000U/mg·prot
[重金属含量]:
铅(Pb) ≤1.5(mg/kg) GB/T5009.12-2003
砷(As) ≤1.0(mg/kg) GB/T5009.11-2003
铜(Cu) ≤1.0(mg/kg) GB/T5009,13-2003
汞(Hg) ≤0.3(mg/kg) GB/T5009.17-2003
[卫生指标][6]:
细菌总数CFU/g ≤30000 GB/T4789.2-2008
(Total)
大肠菌落MPN/100g ≤90 GB/T4789,3-2008
(coliform bacteria)
致病菌(沙门氏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志贺氏菌、溶血性链球菌)
不得检出 GB/T4789.4\5-2003
霉菌(moulds)CFU/g ≤25 GB/T4789,15-2010
酵母菌(yeasts)CFU/g ≤25 GB/T4789,15-2010
[SOD活性测定][7]:连苯三酚自氧化法,医药工业,1988,19(5):217
[蛋白质含量测定][8]:GB/T 5009,5-2010 Bradford检测法
全国SOD产业联盟SOD质量标准和价格研讨会2010年11月4日讨论通过